红色基因动人情,家风建设传于心

文字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2023-06-19

为积累红色文化宣讲素材,追寻红色记忆,持续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2023年6月1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俊副教授、徐家云老师及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一行8人赴裕安区百花苑小区拜访红军后代何志成老人。

 

“那时我还小,但我仍记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过了我家门口,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灰色破旧衣服,我们都摆好茶水,他们却不喝,只笑着摸摸我的头。”谈及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段记忆时,年逾82岁高龄的何老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对在场师生如数家珍。

谈到家风传承时,何老强调了红色基因对家风建设的影响。何老的母亲、外祖父和岳父均是老红军。母亲自幼家境贫寒,参加革命后成为一名红军的后勤人员。解放前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经人保释后出狱成家。在何老的印象中,母亲自他们兄弟姊妹幼时便教育他们要感恩党,因为共产党好,它解放了劳苦大众,使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母亲虽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但极度重视子女的教育。父亲的身体不好,母亲便打几份工,为子女的学费不断辛勤劳作。

母亲的勤劳、自强、好学的品质影响着何老及何老后代。何老一辈子扎根基层,先在独山镇任基层党委书记几十年,在此期间,经过实地调研,为游芳冲村写了一本村志。后从六安市民政局局长的职位上退休,仍继续红色文化的追寻,2022年获得了安徽省“书香之家”的光荣称号。他教导现场同学,“无论学历高低,都要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学习,勤奋拼搏,为百姓做实事,为社会做贡献。”

此次活动是一次“红色追寻”,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家风建设的“再出发”。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在革命先辈们为之浴血奋斗的红土地上,扛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使命担当。(文/黄蓉蓉  图/王俊  审核/吴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