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井冈情·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3)

文字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2024-07-2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1日19日皖西学院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追根溯源,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加为期九天的井冈情•中国梦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忆苦思甜行马源,振兴致富未来

7月14日宣讲团成员们重走红军路,徒步到达茅坪镇马源村马源村从一个穷山僻壤的小山村到如今山清水秀的“全国最美乡村”,离不开国家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昔日的村落变为生机勃勃的新农村,莲花池一片接连一片,小洋楼一栋栋拔地而起,绿色发展深植于心,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绘了乡村振兴的底色。“我们从广州回来,迎合国家对乡村建设的大力支持,带头做好民宿这块的产业发展马源民宿的老板袁文才的外孙谢小民,在团队成员的采访这样说道。团队成员们深入马源村实地采访和调研活动,深刻感受到马源村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恢宏的乡村振兴历程,同时意识到传递从井冈山到大别山的红色焰火,赓续红色基因,担当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

稻草编织革命履,艰苦凝聚奋战风

7月14日晚上,宣讲团全体成员学习编织红军草鞋,“红军草鞋”作为一个革命精神符号,是井冈山精神的见证,亦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历史象征。今天的幸福生活革命年代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一步步走出来的。在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里,宣讲团参与了特色活动——编草鞋,成员们编草鞋的过程中体会出深深的革命情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草鞋,宣讲团成员们纷纷感慨当年红军革命真不容易,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瓜茶往昔诉情缘,品茗颂传助振兴

7月15日,在实践活动中的校际交流会上,宣讲团成员周龙介绍家乡特产——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作为历史十大名茶之一,以其单片制作,无芽无梗,口感醇厚而著称,是安徽省六安市的一张闪亮名片。现场还进行品茶活动,通过对六安瓜片的宣传推广,不仅加深了来自五湖四海高校的大学生们对六安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为推动大别山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校际交流会,宣讲团以六安瓜片为媒介,成功地将大别山老区的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结合起来,激发了同学们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热情

步红军昔日征程,忆井冈革命烽火

7月16日,宣讲团成员们踏上红军走过的泥泞小路和崎岖石道到达茅坪镇马源村为了深度体验红军的艰苦生活,成员们品尝了红米饭南瓜汤。简单朴素的食物不仅让大家深刻体会红军战士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团结互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了大家珍惜当下、奋发向前的昂扬斗志随后,宣讲团成员们登上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事迹并在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下高声朗诵《西江月·井冈山》,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后,成员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生动图片全面展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讲述,让成员们不禁回忆起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史景交融三下乡,思政课堂架桥梁

7月17日,宣称团一行人在龙江书院等地开展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小井红军医院龙江书院井冈山红军雕塑园,皖西学院带队教师王俊老师通过生动的现场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回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使得大家“思在党史,身在党史”,成功将党史教育从大别山带到井冈山。“行走的思政课”突破了空间局限,架起了“革命两山”桥梁使同学们认知了革命源,深化革命红。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正是无数革命英雄烈士的默默付出和执着坚守,才有了如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蒲公英红色文化宣讲团作为皖西学院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思政教育品牌之一,本着“让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红色故事的讲述者”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激活红色记忆,展多层级宣讲教育活动。大别山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宣讲团将继续秉承老区精神接过传承红色基因的接力棒,深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挖掘深厚的革命历史资源,讲好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图文/宋博通 黄婉  审核/吴学东